学生园地
陈明院长在必威官方网站,必威biwei(中国)2022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22-09-01
各位新同学、老师们、在线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春华而秋实,恭喜大家在沐浴汗水的洗礼之后,完成了人生的一个大目标,成为一名北大外语人!请允许我代表必威官方网站,必威biwei(中国)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
迎新之时,往往心潮澎湃;毕业之际,常常思绪万千。在座若有7月才告别、9月又重逢的同学,对此当有深刻的感受。鲁迅先生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作为一名新生、燕园“常为新的”一份子,你们面临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也免不了有新问题、新烦恼。迈入北大,追踪前贤的足迹,谱写人生的新篇,任重而道远。面对新生,我就不强赋新诗了,在此与诸位分享三句老话。
第一,志当存高远,中流自在心。鲁迅先生在《我观北大》一文中“北大是常为新的”一句的后面,接着说“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百余年来,一代代北大人始终作为时代的先锋,勇立潮头,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求索,贡献卓越。爱国情、报国志,这就是历代北大人的使命。“世界在我脚下,祖国在我心中”,这是必威官方网站,必威biwei(中国)的院训。立足中国,关注亚洲,放眼全球,是外院人的基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疫情的挑战依然艰巨,此时此刻,作为北大的新人,会不断面临时代的拷问,也始终需要自己在挑战中披荆斩棘,去开辟出通向未来的光明坦途。各位同学,“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北大一入深如海呀!在此海洋中,你不再是无不足道的一滴水,而是惊涛拍岸的一股劲。你贴上了北大人的标签,你的一言一行就要在“北京大学”这四个字的光照之下。你不仅要进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个人修炼;还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宽广胸襟;更要有“取法乎上,追求卓越”的全球眼光。惟其如此,才能秉承北大的红色传统,将自己融入祖国发展的时代潮流之中;才能有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机会;才能做中流砥柱,在祖国遭受“卡脖子”的时候,能拔剑而起,就犹如那侠之大者“一剑光寒十九州”的风姿。心中有国,“虽千万人吾往矣”;心中无国,则人生之途必行而不远。因此,如何交上一份无愧于时代的答卷,这是在座(或在线)的每一位同学需要思考和明确的首要问题。
第二,“深挖洞、广积粮”。作为外院的新生,语言学习是一切的基础。对于外语学科,一直以来有一种广为流行的观念,那就是“外语是工具”。常人如此认识,大学者有时也不例外。周一良先生1940年在留学哈佛时,给傅斯年的信中就说:“一良未来哈佛前本无大志,但谓习得一二工具如法德文字,即不虚此行。”一良先生虽然视法德文字如工具,但他学习语言的干劲却令人佩服。他在信中还说:“去年所习课程为日英翻译、法文、梵文及语言史。”“今年暑假仍续读法文,开学后除续选日英翻译及梵文外,并习希腊、拉丁及德文,故异常忙碌。”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一良先生尚如此重视语言学习,我们又该如何呢?在工具论者看来,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这门工具,可以去读外文的书报资料,同外国人打交道,去外国学习、工作、生活等等。外语因此就被视为一种外在的技能,而不是内在的能力和素养。作为工具的外语,不仅会不断被新的工具取代,而且是成本越低越好,力图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在此,我要非常郑重地指出:外语不是工具,外语是基础,就像数学是基础一样。外语是所有具有国际化需求和特征的学科与行业的基础,是各行各业所需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提升自我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内在能力与素养。外语学习的目的,不局限于外语的使用,更是聚焦于国际化高端人才内在能力和素养的培育。因此,你必须抛弃“外语是工具”这句看似合理、实则害人不浅的论断,而牢记“外语是基础”这句话,并贯彻到你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北大外院是中国现当代学术、思想、教育的重镇之一,大师辈出,人才云从。外院的学科传统与底蕴能赋予你强大的学科自信。在外国文学、外国语言、跨文化研究、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五大分支中,总有一款适合你。不论选哪一款,你都要践行“五文并举”,即坚持学习文字、细读文本、感悟文学、体证文化、传承文明,这样你才能真正体悟到“世界在你脚下”的深刻涵义。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你要做的就是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一手抓语言,一手抓经典;“学中西之文,融中外之学”。充分利用学院优质的师资、多元化的教学、以及“外国语言与国际传播”项目、“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中文-英文杰出人才培养”项目、“多语种国际化卓越外语人才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项目、“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基地”等丰富多彩的跨学科项目;学有余力,文理兼修,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为今后的科研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行稳致远,笃行不怠。
第三,“读书不肯为人忙”。陈寅恪先生当年赠送给历史系学生的为学秘方就是这一句。季羡林先生曾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就读书而言,孔子早就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所谓“不肯为人忙”就是“为己”,读书就是为了自己探求文化知识真谛,追求独立之思考、自由之意志,孕育自己的主体与主见,实现有意义的别样人生,而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炫博绚采,在别人眼中好看而已。大一新生要学会尽快转变身份,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要把大学念成了高四和高五的延续,要跳脱忙碌、茫然、盲目的状态;不要让绩点揪住了心,让评优蒙住了眼,而要有平和心,有清净眼,有创新性。北大最不缺的就是学霸,随便在未名湖畔遇到看似不起眼的同学都有可能是潜伏的天才,因此,不要在与人比较中失去了自信,要习惯给自己一点阳光就灿烂,做好自己就很棒。即便遇到挫折或者失恋,也不要沮丧忧郁,不要很苦闷,不要太失落。想想农村春耕的场景,“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在座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春耕,但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要加强人格修养,涵养品行,讲道德,守公德,严私德。《荀子》有云,“君子隆师而亲友”。要学会与人正常相处,恪守尊师之道,时常向同学学习,砥砺切磋,宽容互助,“以情恕人,以理律己”,从集体中感受温暖,获取力量。要时常善养“四气”,以和气迎人,以正气接物,以浩气临事,以静气养身。要读万卷书,常去图书馆看看。北大图书馆是亚洲最大的高校图书馆,不是你去打卡、到此一游的网红之地,而是你与古今中外贤德之士对话、静思神游的太虚之境。要行万里路,积极报名参加假期的社会实践团队,去各地的思政实习基地,感受基层的疾苦,了解民间百态与社会的复杂,更清晰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通过一点一滴的志愿服务,涵养自己的家国情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的汗水撒播在绿水青山间。
弘一法师曾云:“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要读有智之书,交有德之友,行有为之事,品有趣之乐,养有正之气。不管是本科新生,还是研究生新生,都要耐得住寂寞,受得起磨难,经得起夸赞,立得住品性,写得好文章,挑得起重担。英国诗人彭斯说:“我的心在高原,我的心不在这里”。但我要对你说,“燕园就是你心之高原,要从高原上一天天成长,成为那巍峨的高峰”。要常怀赤子之心,持精进之志,脚踏实地,乐观向上,健康强健;出大力,流大汗,立足中国看世界,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则未来于我有何愁也?爱以强国,力以强校,学以强基,行以强己。在三年或四年之后,你必成长为有本领、有志向、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成为国家急需的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最后,感谢同学们信任外院、选择外院,这将成为你们受益终生的选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一起努力,开启崭新的旅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