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官方网站,必威biwei(中国)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越南语

  必威官方网站,必威biwei(中国)越南语专业始建于1949年,前身为1942年成立的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越南语科。1949年8月,为了适应新中国对外交往的需要,在季羡林先生的倡导和推动下,包括越南语科在内的国立东方语专整体并入北京大学东语系,北大越南语专业正式成立,成为我国高校最早的越南语专业。

一、发展历程

  1. 师资队伍建设

  北大越南语专业建立之初,师资队伍包括黄敏中、颜保、陈玉龙、范宏科、昌瑞颐等几位教师。他们均毕业于国立东方语专,之后任教于本专业的教师有傅成劼、黄增业、黄秉美、沙敬范、马克承、卢蔚秋、赵玉兰、利国、袁碧霞、许晔、李塔娜、王彦、咸蔓雪、夏露、谢昂等。

 

20世纪80年代北大越南语教研室合影

  

  本专业现有教师4名,包括副教授3名,讲师1名,此外还不定期聘请专职越南外教1名。教师研究方向覆盖越南语言学、文学、历史、文化等领域,形成一支精干的教研团队。

  从1951年起本专业就通过政府渠道聘请越南专家前来任教,曾在本专业任教的越南专家有:阮金坦、黄清、阮文修、武公议、黎志远、黄穗、阮文宣、阮石江、黄氏珠、陈玉王、傅氏梅,其中多人是越南语言学、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

  北大越南语专业在国内越南语及非通用语学科具有重要影响力。黄敏中、傅成劼教授曾先后担任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原中国亚非语教学研究会)的首任和第二任会长,两位教授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2.教材建设

  北大越南语专业的前辈教师为本专业乃至中国越南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中国越南语教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北大越南语专业的老一辈教师们筚路蓝缕,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着手编写适合中国零起点学生使用的越南语专业教材,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陆续出版。本专业至今已出版越南语教材十余部,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教材体系。其中傅成劼教授等编著的《越南语基础教程》(1989)是国内出版最早、使用范围最广的越南语基础教材,获1991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修订后更名为《越南语教程》,被评为2006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6年北京大学优秀教材。黄敏中教授主编的《实用越南语语法》(1997)是国内第一部越南语语法教材和研究专著,赵玉兰教授编著的《越汉翻译教程》(2002)是国内第一部越汉翻译教材。北大越南语专业的教材对国内越南语教学和教材编写产生了重要影响。

 

出版的教材

  

  3.学术研究

  北大越南语专业的教师在编写教材、培养专业外语人才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本专业教师出版有关越南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学术专著、译著5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尤以译著为多。本专业教师翻译了大量有影响的越南学术研究成果和经典文学作品,为促进中越学术交流和两国之间的了解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科研成果中,陈玉龙教授等合著的《汉文化论纲》获1995年国家教委第二届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咸蔓雪著《汉语越南语关系语素历史层次分析》获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等荣誉。本专业教师还参与了《汉越词典》、《现代越汉词典》等辞书、工具书的编写和修订工作。

 

代表性学术成果

  

  4.人才培养

  北大越南语专业是国内高校最早的越南语专业,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生培养,1984年成为国内首个越南语言文学硕士点。自1949年9月招收首届本科生至今,本专业先后共培养了近500名本、硕毕业生和培训生、进修生,为我国外交外贸、新闻媒体、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各领域输送了大批越南语高端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或有造诣的专家学者,为推动中越政治文化经贸往来、促进中越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专业先后培养了李世淳、张青、李家忠等5位大使,培养了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谷源洋、新华社前任驻河内首席记者张加祥、中国社科院越南研究专家潘金娥等为代表的众多优秀毕业生。本专业曾接受十多名国内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或进修,为国内越南语师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越南语专业师生和校友在北大东方学学科纪念活动中

  

  七十余年来,北大越南语专业的一代代老师们薪火相传,保持优良的专业传统,专心教学,勤于科研,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越南语人才,为建设中越友谊的桥梁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专业教师还直接投身于中越友好交往,为中越友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13年赵玉兰教授向到访中国的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赠送译著《<金云翘传>翻译与研究》

  

  二、本科人才培养举措和成效

  北大越南语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越南语应用、越南语教学和越南问题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外语基本功。目前,按照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培养方向,专业进一步调整培养方案,在强化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人文学科底蕴,鼓励学生选修人文类、社科类课程及感兴趣的其他课程,提升人文素养;积极参与跨学科人才培养,为推动与越南相关的区域国别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储备人才。

  1.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课程建设

  北大越南语专业从建立之初就形成了外语教学与国别知识传授并重的传统。本专业课程体系完备,开设本科生课程30余门,包括专业外语类课程和越南国情、历史、文化、文学史等国别知识类和学术引导型课程。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凝练核心课程,通过专业课程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在最新版的教学计划中,增设东南亚区域平台课作为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区域视野。目前本专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材修订编写工作,通过教材带动课程建设和改革。

  2.加强实践教学,拓展海外体验

  在课堂教学之外,本专业也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投身“一带一路”实践,服务中越交流。拓展海外学习渠道,除了利用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项目,还积极与越南高校合作,组织暑期学习实践项目,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定制课程,安排实地考察调研,提升专业外语学习效果。本专业参与的“外语专业国际体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东南亚外语专业国际体验模式探索”项目获北京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中国-东盟博览会”实践教育项目获北京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

 

专业师生在京郊秀峰寺进行实地教学

学生参加中越文化交流活动

2017年专业师生参加越南国家主席夫人来访接待活动

学生在越南进行暑期学习实践

  

  3.加强学术引导,重视科研训练

  面对新形势下北大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在专业课内外加强对学生的学术引导,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学术实践和科研训练项目;不定期邀请越南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开拓学术视野,提升学术素养。

 

外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

  

  4.拓展深化跨学科人才培养

  本专业依托北大作为综合性一流大学的学科优势,按照“新文科”建设的方向,鼓励学生修读人文社会学科的双学位或辅修专业;同时也接受来自北大其他院系学生参与“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的学习,拓宽专业外语的受益面。本专业参与的“北京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跨专业课程建设”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开设公共越南语课程,吸引各学科的学生了解越南、学习越南语。

  5.组织学科活动,服务国内学界

  北大越南语专业于2017年承办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演讲大赛暨越南语教学研讨会,为国内师生交流搭建平台,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提升学科影响力。2021年举办首都高校越南语诗歌朗诵大赛,促进在京高校越南语专业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升越南语本科人才培养的效果。

 

2017年全国越语大赛本专业师生合影

首都高校越南语诗歌朗诵大赛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北大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历届本科生在校期间多次荣获各种荣誉。2003年至2017年,北大越南语专业本科生12人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越南语大赛就有10人次获一等奖,体现了本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突出的综合素质。

  本专业毕业生外部评价良好。近年来与专业相关的就业去向主要为中联部、外交部、文化部、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大银行和公司等中央部委、事业单位和涉外企业。毕业生中的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对越方向的主管官员或中坚力量,如1992级毕业生梁薇现任中联部二局处长,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2006级毕业生荣蓉现任职于央广总台越南语部,多次参加全国两会、国庆70周年阅兵等重大新闻报道,曾获中宣部、广电总局表彰为新闻战线“走转改”先进个人,多篇报道获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15级毕业生孙一在新华社入职一年就被评为“调研优秀个人”。本专业毕业生多以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突出、视野开阔、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用人单位较高评价。

 

毕业生风采

  光阴荏苒,北京大学越南语专业已经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积淀深厚,成果丰硕。未来,我们将秉承优良的专业传统,保持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高水准,与时俱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越南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