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外教
必威官方网站,必威biwei(中国)外籍专家专题系列讲座第二场成功举办
2019-05-08
2019年4月19日下午,必威官方网站,必威biwei(中国)外籍专家专题系列讲座第二场在外院新楼301会议室举行。本场讲座主题为《基于语言性别问题的当前讨论:以中文和西班牙语为例》,由必威官方网站,必威biwei(中国)西葡语系教师Nerina Piedra Molina主讲。
讲座海报
在正式切入主题前,Piedra老师指出,我们之所以有时难以察觉到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是因为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这种现象同样常见于我们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语言性别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证明。
Piedra老师主讲
Piedra老师首先和同学们明确了讨论中两个基础性的概念:一是性别主义的语言不等同于男性中心的语言,二是性别不等同于生理性别。大约15%的语言中都存在性别区分的现象,而生理特征、词尾区别、神话或传统中的性别观念,以及一些其他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影响这种分配。以Piedra老师的母语西班牙语为例,阴阳性的区分不仅是个体性别差异的表现,还可能指示着物体在大小、单复数等方面的区别。Piedra老师强调,这种区分对人们思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多方面的。它使人们容易下意识地将某些特质或者角色与特定的性别联系起来,形成刻板印象和偏见。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人们对事物的描述上,也体现在记忆、职业、艺术等诸多领域。比起西班牙语,中文在阴阳性上的区分要弱得多,性别的特征主要在书写中体现。尽管如此,汉语中也同样有不少带有性别主义色彩的表达:比如在“夫妻”这样的词语中,女性常被放在后面;类似“嫁”这样的表达,又赋予女性弱势的从属的形象。这两种语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涉及到混合性别的集体时,常常仅使用阳性来进行指代。
在考量这种现象时,Piedra老师认为我们不应将语言性别问题简单视为语言学意义上的问题,而必须对它的社会基础进行考察。语言只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媒介,更根本的问题来源应当是其背后的社会现实。这种媒介的性质意味着相对“无性别”的语言并不一定对应着更平等的社会,仅改变语言也未必能扭转局势。然而Piedra老师并不认为改变是无力的,相反,她认为我们至少可以做出一些可贵的尝试,尽力去避免使用带有性别主义的表达,比如避开那些使女性附属于男性的称呼,在指代群体时兼顾各个性别……当然,针对这种改变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有人认为这种改变是矫枉过正和形式化的;有人认为人们很难接受这些有悖习惯的改变;有人认为改变语言习惯会使我们丢掉传统。Piedra老师认为这些的确是亟待化解的矛盾,但她相信,只要这种改变是向着更好的方向进行的,那么就是值得的;鉴于人们也曾接受过其他语言上的变化,这种改变也并非真的难以接受。开头也许是困难的,但我们至少是在一点点地前进。她倡导那些具有相似的性别不平等历史背景的文化协同起来,致力于改善这一现况。
最后,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德语、法语等其他语言中的类似现象进行了拓展,并分享了生活中人们已经做出的可贵改变。主讲人就这些话题和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讨论。
该系列讲座第三场将于5月10日下午三点在必威官方网站,必威biwei(中国)新楼301会议室举办,由德国籍外籍教师Christine Gessler-Unthan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