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
“东方大文学”系列讲座第十一讲成功举办
2022-04-30
2022年4月27日10时,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日语系协办的“东方大文学”系列讲座第十一讲通过ZOOM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美国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住友讲席教授Edward Kamens教授主讲,题目为“欢喜至此处:西行与法乐和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早稻田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近百名师生相聚云端,参加了本次讲座。
主讲人Edward Kamens教授
必威官方网站,必威biwei(中国)院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明教授首先致辞,对主讲人Edward Kamens教授和评议人小峰和明教授的出席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和力图打通文学、语言、宗教、历史、考古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东方大文学”理念。
紧接着,主持人丁莉教授介绍道,Edward Kamens教授曾任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AS)委员会委员,著有《Waka and Things, Waka as Things》(和歌与物,和歌为物)等,目前还参与《新版剑桥日本史》的编写。Kamens教授曾于2005年来访北大,时隔多年有幸再次邀请Kamens教授为北大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
主持人丁莉教授
Edward Kamens教授从“和歌的力量”(歌の力)开始谈起,并结合日本平安时代和歌歌人西行(1118-1190)的作品进行了详细地阐述。西行23岁出家,一生云游各地。在他的晚年(1187-1189),他将自己的往期作品以赛歌会(歌合)的形式重新编排、组合,著成《御裳濯河歌合》和《宫河歌合》两部法乐和歌集,并交由藤原俊成、藤原定家进行评判,最后还作为供品,献给了伊势神宫。由于这些和歌都出自一人之手,因此西行设计的这种编排方式又称为“自歌合”(单人的赛歌会)。更令人深思的是,作为献给神社的法乐供品,经过重新编排的和歌集如何被神明“阅读”,如何令神明感到愉悦与欢喜?
Kamens教授认为在《古今和歌集》《月诣和歌集》的序言中反复强调的“触动神明之心,无胜于和歌者”的理念其实受到了白居易《香山寺白氏洛中集记》“我有本愿,愿以今生世俗文字之业,狂言绮语之过,转为将来世世赞佛乘之因,转法轮之缘也”的影响。在理想化的佛教因果关系下,世俗、轻浮、杂乱的文字戏谑也可以成为转法轮,赞扬佛法的颂歌。即,当信仰与意志发生转变时,世俗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被重新定义为神圣的供品。Kamens教授结合《俊赖髓脑》中纪贯之、能因法师将和歌题写在幡布或纸带上的说话故事,以及日本“大尝祭”仪式中的和歌屏风与舞乐表演等例证,进一步强调了无论是以书面的文字形式,还是以有声的歌曲形式,抑或是兼而有之,诗歌的仪式功能都离不开物质性的媒介,因为需要让神明“看见”或“听见”和歌。
讲座剪影
此外,Kamens教授还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将西行的法乐和歌与英国诗人约翰•弗莱彻(John Fletcher)的《林中之歌》、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欢笑之歌》等进行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歌中蕴含的music、magic以及带给读者的感动和愉悦。
评议人日本立教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高端外国专家小峰和明教授认为Kamens教授的讲座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了法乐和歌的精神内涵,富有启发性,并对和歌与真言(陀罗尼)的关系,和歌“不识风情种,亦语旅愁多。秋日黄昏里,笑看鹬立泽”(こころなき身にも哀はしられけり鴫たつ沢の秋の夕ぐれ)存在的“鹬立说(静态)”和“鹬飞说(动态)”等多种解释进行了详细的补充。
评议人小峰和明教授
在提问环节,西安交通大学金中教授等参会学者就和歌反映的情感、人与神的交流等问题与Kamens教授、小峰和明教授进行了充分的探讨。本次讲座于12时30分左右,在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部分与会师生
图文: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