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官方网站,必威biwei(中国)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德语

一、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
       北京大学德语专业拥有严谨扎实的学术传统,潜心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突出,德才均备,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几代学者在德语文学研究和翻译领域功勋卓著:冯至、田德望、杨业治等前辈学者为本专业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也为全国主要高校德语专业培养出一批学术领军人物。以严宝瑜、范大灿、张玉书为代表的第二代北大德语学者,领衔撰写了国内一流的德语文学史,多部译著成为经典汉译名著,创办专业学术刊物,是德语界公认的领袖人物。

 

 


前排从左到右:邱崇仁,安书祉,石幼珊,田德望,杨业治,冯至,谭玛丽(Maria Tan),严宝瑜,潘复生,范大灿

二排:包智星(左二),赵登荣(右二)

 

       德语专业现有教员13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3人,讲师4人,助理教授2人,全部参与本科生教学,是一支成熟而卓越的教学团队。德语专业老师拥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研究领域涵盖德语文学史和思想史、经典作家作品、翻译学、语言学等,在国内德语界享有盛誉。德语专业常设德国和奥地利籍语言外教2名,柏林自由大学每年派驻客座教授1-2人次。此外,还邀请德国知名作家、学者、政治家、外交官等面向全校师生举办讲座。

 


2017年德意志语言与文学科学院院长欧斯特康普教授(Prof. Dr. Ernst Osterkamp)在民主楼前与德语系师生合影

 

       德语专业提供优质的德语语言教学课程,德语文学研究和语言学专业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德国精英大学接轨。2019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本科专业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德语专业积极响应教育部深化专业改革的号召,服务国家对外交往、战略发展前沿的需要,培养符合新文科发展思路,在课程设计、课程建设、学生科研和实践能力提升、国际交流等方面有所建树。

 

 


2019年德国驻华大使葛策博士(Dr. Clemens von Goetze)访问北京大学并发表演讲

 


2021年奥地利驻华大使石迪福博士(Dr. Friedrich Stift)访问北京大学并发表演讲

 

 

       第一,经过教师团队多年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基础语言教学与专业通识课程并进,高年级研究课程为主,五大板块结合”的复合型教学体系。基础核心课程《德语精读》近年来进行系统的教材和教学法改革,平行班教学,吸纳最新教学成果;基础阶段同时开设德语国家国情、德国历史、德国文化史、语言学导论等专业通识课程,为学生从事德语文学研究和德国问题研究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高年级课程以专题研究型课程为主体,包括德国思想和文化研究、德语文学史,德语文学专题、中德互译和文化交流、语言学五个版块。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划,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深入学习。

       第二,利用北京大学优质的学术资源和跨学科平台,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德语专业积极参与北京大学交叉学科项目“外国语言和外国历史”“外国语言和外国考古”“多语种国际化卓越外语人才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项目”。同时鼓励和支持本专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北大开设的优质交叉项目和双学位,例如“古典学”“政治、法律和社会”;中文、哲学、国发院、国关、心理学等院系的双学位。

       第三,系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每学年为本科新生开设“德语国家研究学术前沿”系列讲座,邀请本专业教员和外请专家授课。学生选择课题和导师完成本科阶段第一次专业论文写作训练。毕业论文由全系老师集体评审,严格控制优秀率,共同推选优秀论文,要求优秀论文达到发表水平。注重将教师的学术研究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鼓励以发现和探索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本科生科研项目成果显著,每年都有多名同学获得本科生科研基金的资助。

       第四,德语专业目前已经形成高度国际化的科研教学体制,每年平均派出20名本科生赴德交换,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本科生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体验教学管理模式。学生积极参与北大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和北大德国研究中心的各项重大外交活动和国际学术会议,表现优异,受到各界好评。

 

 


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Martin Walser)2008年在未名湖畔

 

三、学生培养质量和外部评价

       北大德语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突出,在历年全国德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中名列前茅,并在各类专业演讲、配音和翻译比赛中获得优异名次,其中2016级张皓莹和李牧翰在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大学生德语辩论赛中夺冠;2017级本科生原创剧目获得京津冀地区高校德语微剧比赛冠军;2018级德语本科班获得北京大学示范班集体称号;张皓莹获得2020年度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

 


2018年德语系圣诞晚会师生合影

 

       本科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优秀的综合素质,卓越的国际能力在国家重要企事业单位中和科研岗位上担当重任,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引领行业发展。德语专业毕业生规模每年在20人左右,人才辈出,他们在北大获得的多语言能力,跨学科背景和勤勉务实的作风,使得他们在各个领域中脱颖而出:如著名历史语言学家、北大博雅学者段晴(71级),著名哲学家陈嘉映(77级),德国文学研究会会长李永平(77级),德国著名媒体人张丹红(83级),著名学者曹卫东(85级),青年长江学者吴晓樵(89级),德国格林兄弟奖青年学者奖获得者李双志(00级)。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各大国家部委和国家机关、文化出版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涉外企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